您所处的位置  首页  > 媒体南工  >  正文

匹配国家战略 康尼机电开展“康尼制造2025”规划

龙虎网讯(记者吴晓)在智能制造的热潮中,传统工业也面临着转型的阵痛,但转型成功带来的效益却是丰厚的。近日,记者走进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康尼机电”),为匹配国家战略,康尼机电开展了“康尼制造2025”规划,到2025年实现智能工厂的建设,而智能工厂的建设不仅能带来经济效益,“机器换人”也为人才发展提供了更多空间。

康尼轨道总部生产指挥控制中心

连续8年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

康尼机电位于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,主要产品包括轨道车辆门系统、站台安全门系统、轨道车辆内部装饰产品等,是国内唯一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轨道车辆门系统企业,连续8年在行业中占据50%以上市场份额,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。

据悉,康尼从2014年就开始大力推进智能工厂的基础建设,大规模引入了工业机器人,储备了一定的经验与技术。在这样的成绩下,康尼还承担了“2015年首批南京市智能工厂试点示范”项目、“2015年江苏省互联网创新工程示范”项目、2016年“工信部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”项目等,2016年实现销售收入20.1亿元。

康尼机电董事长兼总裁高文明介绍:“明确轨道交通装备是《中国制造2025》规划的十大重点领域之一。在未来几年内,康尼将从智能产品和服务、智能设计、智能制造、智能供应链、智能管理、智能基础架构等方面打造康尼机电智能工厂。”

“机器换人”为人才发展提供更多空间

在康尼机电的生产车间内,记者见到了形态各异的机器人,包括钣金机器人、包边机器人、丝杆机器人等。智能工厂建设管理办公室精益生产管理工程师王顺介绍,这些机器人都极大地节省了人力物力。康尼机电自动化项目推进共计50多个项目,2016年已实施项目实现累计节省人工38人,预计2017年可实现节省64人,年节省千万元以上。

“比如钣金机器人的运用可以实现铝板的自动上料,实现蒙皮冲裁、折弯加工的全自动化生产。通过参数化编程技术的深化应用实现快速换型,提高生产效率。”而生产效率直接就可以从数字上体现出来,据介绍,运用钣金机器人进行生产后,可节省14人。而在管理方面,钣金工作相对而言有一定的安全隐患,劳动强度也较强,运用机器人后,工人拿取铝板的安全隐患减少了,劳动强度也降低了不少,并且由于机器的稳定性,钣金加工的质量也更稳定了。

除此之外还有包边机器人,通过结合先进的无胎膜滚边工艺与机器人自动生产作业,代替人工包边作业方式。通过RFID技术自动识别门板产品型号并自动调用生产程序,实现产品生产快速换型。同时进行固化流水化作业改造,整体建设成布胶固化数字化车间。这样可以大幅度地缩短加工周期,生产效率提升18倍。同样,工人的劳动强度减轻了,并且工作环境的噪音也降低了。

据悉,康尼机电共有十多个机器人工作站。工作站上的机器人都在不知疲倦地进行生产工作。高文明介绍:“目前产品的质量与2014年相比,可靠性提高了20%,这算是一个很大的提高。近年来,工厂的自动化率也逐年提高,目前已达到70%,智能化达到了25%。”

虽然康尼机电的人工节省越来越多,但这并没有威胁到工人的工作,相反,机器人的“进场”为工作人员提供了更多的提升空间。高文明介绍:“以往一些很繁琐的很累的工作现在都由机器人来完成,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变得相对轻松,也有更多的时间来提升自己。比如以前工人都是进行手工操作,但现在,工人们都要学习数控机床,学习编程,这对他们来说也是技能的提升。”据悉,康尼机电已经将工人的培训转化为常态化,人才的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程度地提升。

康尼机电的产品

匹配国家战略到2025年实现智能工厂

据介绍,康尼制造2025规划分为3步走,到2017年底,康尼致力于加快推进生产自动化,基于MBD三维模型产品设计、工艺设计、产品远程诊断试点探索,加强SCADA、MES系统、售后服务需求与配送系统建设与推广,实现研发、制造、服务过程的信息化化管理,建立工厂物流方怎,为建设数字化康尼奠定基础。

到2020年,则将进入互联集成阶段,建立基于MBD的统一三维模型下的销售、设计、验证、制造、服务的一体化,统一数据源,实现产品全全生命周期的覆盖,打通企业内部管理层、制造执行层、控制层、作业资源层之间的集成,实现虚拟工厂与真实制造资源的互动,实现从客户需求、内部计划到供应资源资源之间的互联互通。

到2025年,则进入深化提升阶段,建立产品运行大数据、制造大数据、运营大数据等大数据中心,实现产品运行运行自诊断、客户需求配置参数化、按需设计与制造等,最终实现智能工厂的建设。

新闻链接:http://yuanqu.longhoo.net/2017/yqdt_1114/241268.html

 

学校地址:南京市江宁区弘景大道1号 | 邮编:211167

版权所有©南京工程学院
苏ICP备05007116号-1    苏公网安备 32011502010453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