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处的位置  首页  > 基层动态  >  正文

编者按

自线上教学工作启动以来,全校教师共克时艰、全力以赴,在疫情防控期间不忘初心,为上好每一堂课兢兢业业、努力奉献,全校大学生克服线上学习带来的困难和不适,保持了良好的学习状态,确保线上学习效果不打折扣、不负韶华。为了分享广大师生线上教与学的故事、经验和体会、本网特开设“战‘疫’下的教与学”系列报道,欢迎各学院积极投稿,为线上教学助力。


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:讲好特殊时期的思政课


3月2日,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迎来了特殊时期精心部署和准备的思政课。线上开设的五门思政课除《形势与政策》采用中国大学MOOC平台和南京师范大学开设的MOOC课程外,其他思政课均利用“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课平台”和超星数字资源等资源进行整合,自建MOOC课程。备课期间,老师们特别注重及时将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、国家联防联控措施和成效贯穿融入思政课教学资源,在课前尤其关注疫情比较严重的省份的学生的上课准备工作,为特殊时期上好第一堂思政课作精心准备。

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共有两门课: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》和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》。老师们在课前积极备课,准备充分,学生到课率100%,虽然有网络拥堵等问题,但上课效果总体上令人满意。在授课过程中,老师主要结合目前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线上上课问题,引导大学生思考中国社会发展离不开每一位平凡中国人的付出,引导大家关注社会现实,加强爱国主义教育。

《纲要》课在授课过程中,主要从客观史实出发,结合历史上各种疫情发生发展情况,通过古今中西对比,分析、讲解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所体现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,借以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。

《原理》课通过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讲解这次新冠肺炎发生的客观性,通过历史发展的曲折性讲解战胜新冠肺炎疫情发展过程的曲折性,为大家树立必胜的信心;通过普遍联系等观点,帮助学生分析、认清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的原因,使学生认识到生态和谐的重要性,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。

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》课的老师以老教师居多,虽然大家线上教学基础差,但学习热情高,老师们电脑手机并用,虽然显得仓促,但师生互动热络,讨论中时不时擦出火花,精彩纷呈。在线上讨论中,马骏同学表示,“在这个特殊时期里,我们的学习不能拉下,师生积极响应“停课不停学”的号召,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上课,无疑是明智的举措。”孟欠雨同学表示,“疫情当前,我们无法回到学校学习,好在我们还有网课。非常感谢老师的努力。但可能由于刚接触的原因,不太习惯。但面对现在的疫情,我们应该努力克服。面对疫情,武汉这样一个千万级城市瞬间停摆,人人都能听从指挥,呆在家中。全国上下,众志成城。一方有难,八方支援。相信我们很快就能战胜疫情,回到熟悉的校园。”

张庆梅老师讲授《概论》课

杨金娥老师在家中集中辅导《概论》课

《概论》课的主题讨论画面


学生们对网上思政课普遍态度积极,参与率高,集中线上学习时第一时间签到率都在90%以上,各类讨论皆积极回应,关心课程学习要求,表现出了线下课程都难得一见的参与感。课后同学们纷纷对课程作出反馈与评价。

“新的授课方式能够将做题和听课相结合,充分的利用了课堂时间,相比于以往的传统教学来说更加锻炼了对知识的运用能力,并且在自习过程中也加深了对课本的印象和理解,在保证身体安全的同时也保证了效率。”

“整体下来感觉很好,老师和学生互动,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性,做到既能保证同学们安全,又能完成规定教学任务。”

“大家都能在讨论区积极讨论,有任何疑惑同学老师都会给予解答,增加了互动性,积极性也提高了,对课程也更加感兴趣了。”

“第一次集体在线课让我感觉还是十分深刻的,首先新颖的感觉是第一印象,然后集中学习大家相互讨论也十分融洽,虽然因为疫情让大家不能在教室中面对面学习,但是大家的心仍然在一起,通过对于课程的学习,学习新思想,努力争做新青年,在抗疫战争中贡献自己的力量。”

建工184班学生曹逸枫在湖北省监利县的家中晚上参加《概论》课集中辅导学习与讨论

学校地址:南京市江宁区弘景大道1号 | 邮编:211167

版权所有©南京工程学院
苏ICP备05007116号-1    苏公网安备 32011502010453号